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

我讀黃春明


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,不確定感充斥在權力之間,社會經濟蕭條。然而,人民為求溫飽,無不竭力爭取工作機會。就在這個時代背景下,黃春明以他細膩的筆法描寫出小人物的苦悶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。


在孩子的大玩偶中,主角自願向電影院老闆提出新廣告方式──Sandwich-man,並且服裝自費,可見他努力想撐起家庭生計,進而決定放手一搏。就算效果不彰,冒著領不到薪水的危險,以意志力為後盾,死命抓住如縈絲般細微的希望。整個主人翁心理的變化,被作者以文字呈現,表現了當時台灣人力爭上游、不畏艱難的情操。他的作品有某種程度的勵志作用,對當時人民來說,故事最後的轉機──三輪車,彷彿是告訴大家,只要秉持堅定的信念,美好的日子終將來臨。另外比較特別的一部作品──蘋果的滋味,敘述當時的美國人開車撞到台灣人,本來想說一家生計將因此落入無望,但結果反而因禍得福。文中充分突顯出台美雙方經濟能力的落差,並且以態度如此強勢的美國對比出台灣的低潮期。像蘋果這種在台灣被視為十分奢侈的水果,再美國或許是早已司空見慣了吧!


當時人們讀他的文章,能得到奮鬥下去的動力;如今人們讀他的文章,能感懷當時生活的困苦,相較於現今安穩許多的社會,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前人開拓出的安逸。他的著作意義深入,這也難怪他會成為如此知名的創作高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