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了國中輕鬆自在生活的我,正漫步於陌生的高中校園中……。
我來自一個有些鄉下的純樸小鎮,學校所位於的市區是我很少接觸的環境,
而如今所考上的高中因為很不錯,所以我也不便更換。除了一些上高中基本都
會有的感受之外,我更感受到市區的學生和鄉下有頗大的差異。他們多半家裡
都很有錢,但父母似乎基於無暇照顧,通常只以金錢來代替實質的相處,無意
間卻造成了他們揮霍的習慣。在我眼中看來,那是出自於父母的無奈,沒有人
犯錯,實在是環境使然。更進一步來說,父母都不了解小孩到底成長得如何,
他們的了解僅止於粗淺的「啊,他沒有生病,健康的很。」這間接也造成了難
以修正的偏差──觀念扭曲。旅行時看三級片、開黃腔、說髒話、濫交男女朋
友,都是司空見慣,學生之間不會有人在意,而師長則是全然不知。不能說此
種情況鄉下沒有,只是尚在「略有所聞」的程度。對於兩性的感情問題還懵懂
的青少年來說,大眾傳媒不當的資訊影響力無法想像的大。相信各位都知道所
謂的聯誼,這不是一種完全不好的活動,只是我所看到的是,他們都將彼此物
化,以外表衡量一個人。另外就是交往,他們似乎將其膚淺化,分分合合皆輕
鬆自在,相信這和現今多數不婚者有同樣的心態──害怕負責,無心承諾。有
這結果該怪誰?想必是整個社會腐敗的風氣吧!
鄉下能遇見的同學時常是沒甚麼禮貌的「粗人」,相較之下,市區的學生將
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掛在嘴上的比比皆是,待人接物也是客氣至極、輕聲細
語,所見盡是和樂隆隆。然而,我找不到真誠。在鄉下,素昧平生的兩個同學
可能僅因為交談甚歡,而隨即成為三年分不開的死黨;市區裡,如果有陌生人
和你如此要好,你還要心存三分懷疑:他是有求於我嗎?或是將於我不利?東
西掉了你幫忙檢,他說的謝謝是否為口頭禪?走路撞了你一下,他的道歉是否
發自內心?不,這不是我過去的經歷──記憶中,鄉下同學的每朵笑靨、每回
拍你的肩、每次熱情的擊掌、每晨朝氣的問候,甚至是一句調侃的話,都含著
滿滿的至真、至性、至情,那才是無可取代的溫暖氛圍,倘若造物主為之讚嘆
也絲毫不誇張。
我坐在一顆石頭上,靜靜尋思這一切,突然間,我迷惘了--現實的醜陋
如惡寒一般令人無從抵禦。雖然才畢業幾個月,我已經開始懷念過去、品嚐回
憶…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