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失去

夕陽餘溫籠罩大地,拖著一身疲憊的我,緩步進入了社區中庭,見到四名小孩相互嬉鬧著放風箏。「哇──!」雖然風箏並沒有飛得很高,但年幼的他們依舊欣喜欲狂,驚嘆聲不絕於耳。對此,其中一個男孩似乎意猶未盡,提議將風箏交給他,他有自信能讓大家觀賞到更棒的風箏飛行表演,其他人二話不說就將風箏交給他。更多的風箏線脫離手的掌控,在空中搖擺,忽然一陣強風,風箏試著掙扎,但無奈年幼之力不足以與之抗衡,它抽慉了幾下便墜落並掛在樹枝上,氣急敗壞的其他小孩連珠炮似的責怪他……。



我回憶了起來,那是甚麼時候的事了?那無憂無慮的感覺我記不得了,我只知道我以前也是這樣的,我曾經如此稚氣而天真無邪,不需要風箏,一株小花都能讓我流連忘返,一朵白雲都將令我百看不厭。而現在呢?從來沒有想過去感受這美好,失去了那任真的赤子之心。汲汲於課業抑或各種世事的我們,被教導如何待人處世,如何舉止得體,但不曾被告誡麻木的可怕,只因為那是唾手可得的景象,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嗎?不,我深信不是的。去感受,感受風的律動;去體會,體會地的脈動。我們應該尋回這遺失的美好。



……..他們苦無對策,也了解這並不是他的錯。這時,一個小女孩瞥見了我,「大哥哥,可不可以幫我們拿一下那個?」我樂意之至,立即上前將其取下還給他們。畢竟是小孩子,自我手中取回了風箏後,先前的不愉快瞬間不復存在,再度一同歡笑,真誠地對待彼此。我轉身離開,但那笑聲是如此吸引人,使我不禁想在回頭望望。她正對著我笑,以日月星辰都要相形失色的一朵可人笑靨。



但願她永不忘懷這笑靨,那赤子之心。

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

城鄉

告別了國中輕鬆自在生活的我,正漫步於陌生的高中校園中……。

我來自一個有些鄉下的純樸小鎮,學校所位於的市區是我很少接觸的環境,

而如今所考上的高中因為很不錯,所以我也不便更換。除了一些上高中基本都

會有的感受之外,我更感受到市區的學生和鄉下有頗大的差異。他們多半家裡

都很有錢,但父母似乎基於無暇照顧,通常只以金錢來代替實質的相處,無意

間卻造成了他們揮霍的習慣。在我眼中看來,那是出自於父母的無奈,沒有人

犯錯,實在是環境使然。更進一步來說,父母都不了解小孩到底成長得如何,

他們的了解僅止於粗淺的「啊,他沒有生病,健康的很。」這間接也造成了難

以修正的偏差──觀念扭曲。旅行時看三級片、開黃腔、說髒話、濫交男女朋

友,都是司空見慣,學生之間不會有人在意,而師長則是全然不知。不能說此

種情況鄉下沒有,只是尚在「略有所聞」的程度。對於兩性的感情問題還懵懂

的青少年來說,大眾傳媒不當的資訊影響力無法想像的大。相信各位都知道所

謂的聯誼,這不是一種完全不好的活動,只是我所看到的是,他們都將彼此物

化,以外表衡量一個人。另外就是交往,他們似乎將其膚淺化,分分合合皆輕

鬆自在,相信這和現今多數不婚者有同樣的心態──害怕負責,無心承諾。有

這結果該怪誰?想必是整個社會腐敗的風氣吧!

鄉下能遇見的同學時常是沒甚麼禮貌的「粗人」,相較之下,市區的學生將

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掛在嘴上的比比皆是,待人接物也是客氣至極、輕聲細

語,所見盡是和樂隆隆。然而,我找不到真誠。在鄉下,素昧平生的兩個同學

可能僅因為交談甚歡,而隨即成為三年分不開的死黨;市區裡,如果有陌生人

和你如此要好,你還要心存三分懷疑:他是有求於我嗎?或是將於我不利?東

西掉了你幫忙檢,他說的謝謝是否為口頭禪?走路撞了你一下,他的道歉是否

發自內心?不,這不是我過去的經歷──記憶中,鄉下同學的每朵笑靨、每回

拍你的肩、每次熱情的擊掌、每晨朝氣的問候,甚至是一句調侃的話,都含著

滿滿的至真、至性、至情,那才是無可取代的溫暖氛圍,倘若造物主為之讚嘆

也絲毫不誇張。

我坐在一顆石頭上,靜靜尋思這一切,突然間,我迷惘了--現實的醜陋

如惡寒一般令人無從抵禦。雖然才畢業幾個月,我已經開始懷念過去、品嚐回

憶……。